“冲击波”原是一个物理概念,在医学领域早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目前在国外,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骨科、运动医学科、疼痛科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方法。
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冲击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和肝胆系统结石,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1世纪初期开始应用于骨科领域,目前在西欧等国家广泛应用,在我国于2000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已正式批准了“骨科冲击波”的临床应用。
2003年6月,中国生产的HK、ESWO冲击波治疗机也取得了欧洲的认证。冲击波治疗骨与软组织疾病的确切机制至今不明,但国内骨冲击波技术应用的几家医院,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
原理解读:
冲击波有两种原理发挥作用,即物理效应与生物效应,在骨科应用生物组织对冲击波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来治疗运动系疾病;应用物理效应来治疗运动系统钙化性疾病。研究发现冲击波作用于液体时,液体就会发生断裂和破碎,产生气泡,这些气泡可在100~200μs内迅速膨大,然后迅速崩解,在崩解时可产生微喷射现象,微喷射速率可达400~800m/s,会产生对骨组织的位移效应,又可以消除血管再生过程中的阻挡,有利于血管的爬行再生。即冲击波作用于股骨头的时候,可以使股骨头的组织产生位移变化,结合空化效应,对血管的再通和再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国外学者证实,骨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Ⅲ型的患者有着十分满意的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领域中,具有促进骨生长及组织毛细血管生长的特殊作用,且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
治疗过程
病人无须作特殊准备,每次治疗仅需20分钟左右。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还没有发现冲击波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不仅仅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冲击波疗法还可以用来治疗肩周炎、网球肘、骨坏死、骨不连、跟骨骨刺、扭伤、骨膜炎等骨科疾病。